365bet体育欢迎您!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意见反馈
当前位置:主页 > 政企互动 > 正文阅读

人民艺术家马健翎

发布时间:2016-06-02  作者:admin  浏览:

意见征集

      大型秦腔现代戏《血泪仇》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下两个世界,控诉了旧制度给人民带来的血泪深仇,热情地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,并成功地描写了贫苦农民王仁厚一家的悲欢离合,以极强烈的艺术感染力,教育了人民群众。这部不朽名剧的作者,就是人民艺术家马健翎。
      马健翎(1907-1965),原名马飞雕,安健翎。1907年生于米脂县城一个贫民家庭。1931年在北京大学读书。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      马健翎青少年时代就热爱戏剧艺术,经常自编自演新戏。1937年他在延安师范任教期间,成立了以编演抗日为内容的学生业余乡土剧团,创作和导演了大量抗日小戏剧,如《中国拳头》、《上海小同胞》、《冲上前去》等。1938年,在毛泽东亲自关怀和倡导下,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成立,他任团长,并创作了《查路条》、《小放牛》、《一条路》、《好男儿》和方言话剧《国魂》等反映革命斗争生活的剧本在解放区演出。
      1939年,马健翎作了大型秦腔剧《三岔口》,宣传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“坚持进步,反对倒退;坚持团结,反对分裂;坚持抗战,反对投降”的政治主张。眉户剧《两亲家》宣传了婚姻法。眉户剧《大家喜欢》反映了好吃懒做的“二流子”被改造成勤劳生产的新人。特别是他创作了《十二把镰刀》,反映了边区人民团结一致,自力更生,丰衣足食,克服困难,支援抗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,深受边区干部和群众的欢迎,根据地和剧团都排演了这个戏。1949年经周恩来推荐,世界第二届青年联欢,《十二把镰刀》在莫斯科、布达佩斯演出,受到各国青年的普遍欢迎。
      1942年,马健翎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,亲耳聆听了毛泽东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》。他更加深入生活,深入群众,吸取创作源泉,创作出了轰动陕甘宁边区的大型秦腔剧《血泪仇》。
抗日战争胜利后,马健翎创作了《一家人》,反映了人民要求和平、民主、自由的愿望,揭露了国民党破坏“双十协定”,发动内战的险恶用心。大型秦腔剧《穷人恨》,塑造了恶霸地主“烂肝花”和贫苦农民王仁厚,宣传了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军民一面打仗、一面进行土地改革运动的故事,唤起人民保卫革命成果,争取翻身解放。彭德怀称“此剧本相当于十万大军的威力。陕甘宁边区政府授予马健翎“人民群众的艺术家”称号和“特等模范奖状”。
马健翎在用大量精力创作反映现实生活作品同时,还大力挖掘整理我国古典戏剧艺术。从1942年至1948年,经过编写、改编的戏剧作品有《鱼腹山》、《打渔杀家》、《葫芦峪》、《王佐断臂》等。这些剧目流传广泛,脍炙人口,久演不衰,深受群众欢迎。由于他对秦腔艺术的发展有卓越的贡献,被尊为西北秦剧界的领袖。